2025年3月29日,为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传统文化,同时感受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九三学社东南大学委员会组织社员赴泰州兴化市开展清明祭扫与文化踏青活动,以实践教育凝聚爱国情怀,以产业融合共话新农村发展。
活动首站抵达兴化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众人肃立于馆前,追忆先烈事迹,以一场特殊的集体学习寄托哀思。名誉主委王修信勉励大家:“先烈精神是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的精神纽带,我们要以科技报国之志接续奋斗,将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参政议政的实践中。”
午后,社员们走进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千垛油菜花田。部分社员放飞了无人机拍摄万亩金黄花海与纵横水网相映成趣的壮美景色。在无人机航拍镜头下,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兴化模式”尽收眼底。社员们结合垛田地貌保护、智慧农业应用等案例,解析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众人纷纷感叹,昔日“锅底洼”的贫困水乡,如今已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样本!
活动最后来到郑板桥故居文化寻根。社员们通过“诗书画印”四绝真迹与清廉为民的史实记载,深入感悟这位清代思想家“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本情怀。社员们一边吟咏着《竹石》诗,一边踊跃作诗抒发感慨。社员程金祥作了一首《水韵兴化》:“兴化好,最忆是兴化。千朵菜花熔金海,万湾河网黄又绿,陌上香风吹玉袖,板桥竹韵润桑麻,能不忆兴化?”社员叶行舟亦作了《游兴化千垛油菜花海即兴三咏》:“板桥故里织春锦,千垛百溪生万金。兰舸悠悠碧波荡,骚人兴发凭风吟。”其他社员也对当代知识分子立德立言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精神与民生理念,与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宗旨高度契合,需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
此次活动通过红色教育、文化浸润与生态调研的有机结合,深化了社员们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大家纷纷表示,将立足专业领域,为传承革命精神、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九三智慧。(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