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月,两岸情——中山博爱• 宁台青年悦读会暨中秋诗词鉴赏会活动圆满闭幕

发布者:魏彬发布时间:2022-09-18浏览次数:250

      202299日下午,“中山博爱 宁台青年悦读会暨中秋诗词鉴赏会”在江宁开发区电竞产业集聚区(先导区)共享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在东南大学党委统战部、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统战部的指导下,由民革南京市委祖统工作委员会主办。民革东南大学基层委员会、民革江宁总支、江宁开发区政协工委(统战办)共同承办。东南大学党委常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统战部部长冯建明,民革南京市委副主委、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费佳伟,江宁开发区政协工委主任李小靖,民革江苏省委祖统委副主任、民革东南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葛明,民革南京市委会组织处处长严艳,民革南京市委祖统委主任鲁宏振,民革东南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委蒋之浩,民革东南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委兼祖统委员梁卫霞等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民革南京市委祖统委副主任李宏主持。

      中秋节,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一个重要文化载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中秋诗句深植人心,代代传诵。“一轮月,两岸情”,在中秋佳节前夕,为了增强两岸的互动交流,唤起同根同源的手足之情,海峡两岸青年相聚悦读会,以诗词话中秋,以月圆寓团圆,以浓情连彼此。

       东南大学党委常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统战部部长冯建明在致辞中,循循教导在座的青年爱国、读书和分享的重要性。读书和分享会促进人的学习和生命的成长和丰富,与有思想有才华的人在一起,共同学习思考,可以提升自身的能力、修养和趣味等。他希望两岸青年通过读书活动,把文化、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延续下去。

就读于东南大学的台湾学生周宣茹、蔡旻叡、廖博远,就读于南京大学的台湾学生杜有荣、吴恺,以及三位民革党员代表梁卫霞、朱琛齐和袁文松参加了此次宁台青年悦读会暨中秋诗词鉴赏会,他们分享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夜》等诗词。

周宣茹是东南大学信息学院的学生,她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首顾城的诗《月亮和我》,诗中的“我看着月亮 月亮看着我 我向它微笑 它不动声色......”顿时把大家带向了单纯的、活泼的、美好的诗情画意中。自小在台湾长大的她,给大家讲述了台湾的很多中秋习俗及其由来,在中秋节这天,他们全家会边赏月边围坐一起吃烤肉、吃月饼、吃柿子和柚子等,烤肉冒着滋滋香味,月饼寓意团圆和睦,柿子象征事事如意,柚子谐音游子,寄托思念之情。

民革东南大学基层委员会的副主委梁卫霞分享的是王阳明的哲理诗《中秋》,诗的后四句:“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堪称千古名句,实属神来之笔,大气磅礴,哲理深厚,读来让人的精神为之振奋、欣喜。正如阳明先生诗中所寓意的,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自有一轮光明的圆月,千古常在,永驻内心,皎洁明亮,永不缺蚀,山河大地都沐浴在它的光辉之下。梁老师最后衷心祝愿大家把中秋的圆月、圆满、和美装入心中,做个内心有光、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

来自于台湾新北市的杜有荣,现在就读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他朗诵了《望月怀远》,表达了对远在台湾的亲人的思念,并跟大家分享了一段特殊的经历——在读研之前曾在社会组织工作过三年,三年的社会工作经验让他学会了感恩、孝顺和谅解,去感恩帮助过你的人,孝顺身边的父母,谅解过去伤害你的人和事。他也理解了什么叫做无论如何,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是家。

诗歌朗诵,妙以古琴相配。在悦读会上,“金陵琴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付建国现场为大家弹奏古琴,琴声悠扬而婉转。读诗听琴,琴诗合璧,大家都沉浸在了“琴声诗声两相和”的深远意境中,不亦乐乎!

此次活动圆满闭幕。海峡两岸的中秋习俗,虽然在内容上有些许不同,但它们的文化内涵都是一致的,都表达了对团圆美满、幸福和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情感。中秋诗词中洋溢着浓浓的家国情怀,手足情谊和温馨情感,值得每个人细心品读、感悟和践行。中秋诗词悦读会让海峡两岸的青年人在欢度传统佳节的同时,也共同携起手来守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共叙海峡两岸同胞之情,让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弘扬、源远流长。(撰稿:梁卫霞,摄影:蒋之浩